首页 > 穿书奇缘之爱上男二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老师傅明(一)

我的书架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老师傅明(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不久,a市各大报纸头版头条,仿佛商量好似的,都刊发了这样的新闻——

  “处心积虑,步步为营,是谁在费尽心机!”

  “a大附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惊天校园丑闻!”

  “之前陷害同学,后来陷害老师,连环校园剧一出接一出!”

  “史上最冤名师,被学生陷害失业!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宁语冰和冯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附中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舆论风暴!

  宁语冰被警方控制,a大第一时间发出声明,对其做出开除处理。

  郑季同也被宁语冰牵连,更被上司狠狠地警告了一番,从此对叶柠更加毕恭毕敬。

  冯秋办理了转校,只托人把一封信交到林皓手里,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附中。

  叶柠烧了一天,又昏迷了两天,醒来的时候,面对强大的信息量,叶柠只觉得错过了全世界。

  “师兄,你说,那个宁语冰是宁雨柔的姐姐?”叶柠不可置信地问夏知微。

  宁雨柔,这个名字真是好久没听到了,久到她几乎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人!

  她还有个姐姐?原作好像也没提到啊?

  “是的,宁语冰原本是在国外进修学习,听说了宁雨柔的事以后才赶回来。”

  叶柠有些不舒服,这是千里迢迢赶着对付她吗?

  “宁语冰回国有段时日了,这一出大戏,应该是策划了许久,不过……”

  夏知微说到一半顿住了。

  不过,他总觉得里面有隐情,宁语冰在这次事件里表现得太不尽如人意了,轻信、愚蠢、狠毒有余而机敏不足……

  这样的人,会策划出那么详尽的戏码吗?

  更像是,背后有人指导一般……

  “不过什么?”叶柠看夏知微一副入神的样子,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夏知微并没有把他的猜想告诉叶柠,猜想只是猜想,或许他想错了呢?

  “不过她现在翻不起什么风浪了,不怕!”

  叶柠旋即想到了另一件事:“对了师兄,严厉老师怎么样了?”

  叶柠心知问得多余,现在附中名声因为这件事可是败了不少,严厉老师既然已经洗脱冤屈,又那么热爱教学,热爱那三尺讲台,想必应该重新回到a大附中了吧!

  “严老师在和夫人一起经营花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夏知微心知叶柠的想法,他也是这么以为的,但,不是。

  事实是,严厉拒绝了附中的返聘。

  叶柠惊了!她还记得严老师那时候的绝望。

  但是,他竟然没有回到学校?学校肯定巴不得严厉赶紧回去,减少一点舆论压力。那就是,严老师自己不肯!

  是伤心了吧。

  经历过那样的事,即便是被算计,又如何面对同事?

  领导为了息事宁人,第一时间牺牲他,解聘,那就是把那件事坐实!分明是捅了他一刀啊!

  要不是夏知微,恐怕严厉还要背负那样的污名,屈辱地行走下去。

  叶柠看着夏知微,这个人,什么也不说,不显山不露水替她做了一切,也挽救了她的老师。

  “谢谢你,师兄!”叶柠发自内心地感谢夏知微。

  夏知微只是和煦地笑着,一如春风拂面般清爽舒服。

  只是,突然对“师兄”这个称呼感觉不太听得顺耳了呢。

  教语文的王文墨老师取代了宁语冰,成为二班新任班主任。

  一般附中的重点班,只有学生在小范围流动,但老师三年都是同一批,雷打不动。

  二班这两个月换了两次班主任,也算是附中传奇了。

  不过比起宁语冰,同学们宁可接受教惯了自己的王老师。

  只是化学老师的空缺,这次会由谁来顶替呢?

  这个问题,一时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

  “反正,不管是谁,都比不过严厉,那老头子也真是心狠,舍得扔下我们!”沈平川抱怨。

  “比宁语冰强就行,其他的无所谓,反正哪个老师的我都没怎么听。”林皓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叶柠还是从他的眼底看出了一抹伤怀。

  当初是谁破天荒上课不睡觉,说什么“我要是尊重一回,老家伙会很开心吧”?

  明明很想他吧,林皓。

  还真是口是心非。

  (以下稍后补)

  追逐“诗与远方”,其实就是在追求美本身。

  我们如今怀念诗歌,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远离诗歌。即便不被柴米油盐所困扰,也是迷失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享用着碎片化的精神快餐,快乐变得廉价而短暂,生活变得空虚而无聊。在某个瞬间,偶尔也会想起,初读第一首诗的懵懂,读某一首诗的震撼。于是“诗与远方”成了现代人的精神诉求,“诗”是内心的丰盈和骨子里的文艺,“远方”是热切而又遥远的梦想。

  然而,“诗与远方”并非对立,而是从来一体。倘若没有诗,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若你静下心仔细品读,你就不难发现,诗中亦有乾坤,诗里也有远方。

  诗中的远方,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般壮美的大漠;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那样清凉的夏夜乡村;是“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样的游子路途。诗中的远方,有天上人间、四季山河。纵是同处同景,不同的诗也给读者以完全不同的体验和心境。同样是夜雨,杜甫赞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商隐思及妻子,发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感叹;李清照却关心院里的海棠“应是绿肥红瘦”。伴随诗人不同际遇而变的诗歌意境,像是故地重游,而又各有收获。徜徉在诗中的远方,似是经历着一场盛大的游行,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让人安心无比。

  那种独属于诗歌语言的张力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后之览者,或素未平生,或远隔千里,但并不妨碍我们在诗中阅遍人间色,穿行天下间!

  而况诗人最是多情,他们有一双浪漫而又睿智的眼睛,让今人也无形中从诗中得到启发。看到月,他们能想到“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样的哲学命题;送别友人,他们有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旷达;路上遇雨,诗人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境。读诗,亦是领悟智慧、磨练心性!

  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有着这个世界上最悠久且不曾中断过的历史传承,纵然时光流转,但民族血脉深入骨髓,民族记忆生生不息。在你,品读那些千百年前的诗词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刻,感觉到内心的丰盈和安详?诗歌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即使相隔千年,也能一下子把现代人从人情淡漠的钢铁森林,拉回到那个有着土地芬芳的原始旧梦!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