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列传 > 第二十二章【征伐】

我的书架

第二十二章【征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武丁继位后,忧患意识,使他时常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自从盘庚把首都迁到安阳,开始的时候,国家出现了兴旺的局面。五六十年过去了,王公贵族们总是喜欢享受的。他们整日走马遛狗,导致战斗力低下,又占有大片土地,老百姓没有可耕土地,怨声不断,国库空虚。西部、北部的方国看到商王国的富庶,也经常地来内地骚扰,战争连年不断。一时间,一度兴旺的商王国又陷于困难重重之中。为了寻求解决矛盾的好办法,武丁可谓绞尽了脑汁。
武丁一即位,那些掌握实权的王公大臣们试图左右他的治国方略。每每一上朝,不等武丁说话,他们就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提建议。“德道”的人是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就能准确判断别人给的意见是否正确。在武丁听来,王公大臣们说的就是废话,没有一个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武丁不死心,人才难得啊!要想实现强国梦,就得有人帮助自己出谋划策,就得有人帮助自己去做实事。武丁思虑再三,决定再听听,看看能不能发现有一两个有用之才,于是他就只听不说。不管大臣们说的是什么,就是不表态。如此三年,于是宫廷里传出了武丁“三年不言”的说法。民间老百姓听到了,也都私下议论。按照当时的风俗,有“亮阴”之说。所谓“亮阴”,即直属亲长去世以后,要居丧三载。有人说,武丁只是居丧而已。至于是好是坏,只有摇摇头罢了。不过,那些王公大臣们看到武丁的样子,一个个心里直打鼓,摸不清武丁在想啥,都在暗中盘算着自己的前程。
武丁虽然整天不说话,装作什么也不管的样子,可是,他心里却急得象猫抓一样。国家如此危机,急需几个有雄才大略的好帮手,可是三年了,在王公大臣里除了甘盘,就没有发现其他像样的人才。这是武丁就想起了一个人。此人就是战俘出身的傅说。
武丁还在耕地的时候,就喜欢和人交谈,无论什么人,也不管出身。也是机缘巧合,就接触到了正在盖房子的傅说,对傅说天马行空的慷慨陈词,留下了深刻印象。
机会总是给那些能够表现自己的人,傅说的机会来了。为了提高傅说的地位,武丁借着占卜,告诉他的王公、大臣,先王商汤给他托梦了,给他指定了一个来辅佐他,这人在某地能够找到。于是,满世界的就把傅说找来了。刘邦现学现卖,为了提高韩信的威信,也用了这招。
武丁任用傅说、甘盘为自己的左右手,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从商汤起,商王室有个好传统,就是选用人才,不看出身,只看能力,对于武丁任用傅说,王公大臣们也无话可说。
明白了治理国家的“道”,“人有耕地,国有余粮,召能战,战必胜”,行动起来就简单、粗暴多了。
对内提倡节俭,商族人的财物,就是人、物、地,地是没办法,不能让王公贵族们吐出来,那就会有内乱,人就是抓来的战俘,再次说明,中国到秦朝,都没有奴隶社会,抓来的战俘,没有那么多的地让他们来耕种,大部分杀掉用于祭祀,同时也杀掉部分家畜。很显然,人是生产力,战俘杀光了,就没人来耕地了,家畜祭祀了,就没的吃了,节俭首要减少祭祀用的人和家畜。
国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陋习,始于周,完善于孔子,在儒家的鼓吹下,发扬光大,上下5000年,婚丧嫁娶浪费了多少银子,死人又占了多少活人的地,唉!无话可说。
对内还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就要有地,有地就能生产,有生产就能人丁兴旺,国内土地只有那么多,怎么办?问人家借是不行的,借了要还,还的代价就大了,刘备“还”了借东吴的荆州,代价是搭上自己的两兄弟。借不来,还客气啥,君臣一合计,开打!
为了土地,为了生产,武丁对周围侵扰商朝的各诸侯国、方国,包括北面的羌方、土方、人方、鬼方、南面的虎方、荆楚、西面的周族等展开了大规模的征伐。
武丁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多次遣将发兵进攻,又亲自统兵出征,终将朔方、土方征服。用长达三年时间平定鬼方。发重兵击败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当劳动力。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俘获甚多。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
武丁在征服的地方建筑城邑,加强防守强度。对新的领土,直接封给征伐的将领;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被封的侯有五十余个,伯有近四十个,臣服于商的氏族方国,对商王朝不仅有贡纳义务,还经常奉命征伐。
武丁通过征伐使氏族方国首领臣服,然后再联姻,或娶诸侯之女为妃,或将王室之女嫁于侯伯等。巩固了商与诸侯的关系。武丁打着“公家”的名义,也为自己整了五、六十个老婆。
其中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羌方的战争,一次就曾调动一万三千人。从战争规模看,那时候的人口真的不多。
商王族和维京人一样,男女都是战士,武丁的老婆妇好,战斗力、防御力、武力值超群,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妇好不幸在三十余岁去世,死后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
武丁和将领们的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将商王朝推向极盛,史称“武丁中兴”,后世称作高宗。
商王武丁完美诠释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祖庚-康丁
商初诸侯方国的规模均很小,平均人口只有1300多人,后众国相互兼并及人口繁殖,到夏末周初方国人口平均增加到8000人,商初成汤时有三千多国,总人口400-450多万,到商朝晚期增加到780万左右。
商朝从社会分层看,主要分为王族与贵族、平民宗族与农奴家族。其中王族与贵族都居住在城市及统治中心区。平民则分布居住在城区内或四周。有手工业家族,商人家族,更多的是农民家族。中国古代奴隶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不同,他们主要不是生产奴隶,而是家内奴隶。
商朝从居住空间看,商王族居住在统治中心区,只是派亲信到各地巡视监督。各地诸侯方伯也都居住在自己的领地内,通常是些相对小些的城,管理着自己的族众。而真正的农民则居住在田野村落中。当时的手工业者大都居住在王畿或其他小城内。商业不发达,手工业者始终都主要为统治者服务。他们的手艺都是世代相传,父职子继。王族到平民乃至奴仆,都是以家族为基本生存单位,而且是世代传承,很少流动,社会阶层极其稳定。
商代的疆域以今河南全省、河北南部、山东西部、陕西东部为中心。疆域由两部分组成,商王室直接治理的王畿部分和诸侯方国的领地。其中,商王直接治理的部分称为商、中商、中土、大邑商等。诸侯方国管辖的领地在王室周围的称为四土。在商王身边治理王畿的官,称为“内服官”,而诸侯方国臣属王室,其主要活动在王畿外的诸侯国之内,称为“外服”。这些官吏即是王室的外服官。
商王是军队的最高首领。无论是他亲自出征还是授权与将领,都必先禀告或受命于祖庙。仪式非常隆重。商王亲征称“王自征”、“王往征”“王征”。王以下武官有:师、马、亚、射、卫、戍等,商朝武官的各级领导指挥系统。
商朝的军队由三个部分组成:王室军队、诸侯国军队和贵族武装。商军的主力是王室军队,称为“王师”。诸侯国军队即在师前冠以某侯名。如“雀师”、“犬师”、“吴师”等。族军则是贵族的私家武装。像子族、多子族、三族、五族等。它们也常出征卫戍。这些贵族的私家武装在春秋战国时迅速壮大,成为各诸侯国称霸的主力军。
商王武丁直接能够统帅的军队在六万左右,统领的中央军,无论是在数量、素质还是装备上,都优于地方诸侯与方国的国军和族军。
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后人又称之为武丁大帝,武丁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他是武丁的次子,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祖庚继承了“武丁中兴”的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是一个积极、孝悌的君主,在他统治的数年间,商代的经济文化和国力都十分强盛。病死,葬于殷,他在位共11年,死后由弟祖甲即位。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