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赵盈盈胡春海 > 第24章 亡灵归来(1)

我的书架

第24章 亡灵归来(1)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自李二瓜他们几人逃走以后,这周边和那座古墓相近的村子里便是怪事连连。

这一天,天气万象,忽而淫雨霏霏,忽而日头高照,忽而狂风万里,忽而静谧无声。

离西安大约三十公里的城郊外有一个叫清远村的村庄,这个村子里住着约有五六百户人家,虽然人口并不多,但是从村口进进出出的人就能看出来,这里大部分的秋收工作还是以老年人为主,而其他的年轻人则嫌山村太过贫穷落后,都不愿待在家里和土地为伴,更不想一辈子平平庸庸的挣几个瞎子就能数过来的钞票。所以有些年轻人一成年就早早的离家了,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未成年人。

说这些人是命苦,倒不如说他们是命中注定,他们一生下来就贫穷颠倒,一日三餐吃的不是窝窝头就是青菜汤。哪像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啊,一生下来就丰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的。所以他们对那些鲍鱼海鲜什么的山珍海味也只是偶尔想想,流流哈喇子就算了。

本来就靠着那些青菜汤已经是吃不饱喝不足了,这要是在整日幻想大鱼大肉的日子,那不饿死才怪。

当然,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

现在,国家把经济建设中心已经重点往中西部转移了,搞了个中西部战略大开发。一些比较好的政策也就自然惠及到了这里。这些年,随着农村的发展,这些比较落后交通不便的地方也慢慢的休起了公路,就在这清远村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条国道环绕而过呢!

即使现在富了起来,但是山村里的年轻人大多还是不愿意回来的。当然了,在城市多好啊,闲暇的时刻人们还可以泡泡酒吧,泡泡迪厅,去KTV里唱唱麦,去娱乐城斗斗鱼。想陶冶情操的时候,还可以去逛逛体育馆,逛逛步行街,逛逛图书馆等等。

但是在这落后的山村里能干啥啊?一回来拉个网线想上上网呢,结果那网速比乌龟还慢,还没给朋友打个电话呢,电话两头支支吾吾的嘈杂声不绝于耳,互相都听不清楚对方说些什么?所以你就不得不来回走动着寻找信号了。

虽然清苦,但是对村里五六岁,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就算村子里穷的只剩下石头了,他们也有的玩,在孩子的身上,你永远都不会找到他们乏味的时候。

正是这些孩子身上所独有的天真和烂漫,和没头没脑的把每一个单调的日子活得滋滋有味的那种淡然,所以常常勾起人们对孩提时代的无限怀念与感慨。

以至于有的人一遇到生活的难题,想不到解开的法子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说:“我要是个孩子该多好。这样,我就可以无忧无虑的活着了,因为长大,真的太累了。”

这不,下午天刚放晴,村里的人才吃过午饭没多长时间呢,就远远的听见了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相互追逐打闹的嬉戏声。

秋收刚过,秋老虎的威力还没减弱,每天一到了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太阳高照,大地热烘烘的冒着热气。村里的人坐在屋里扇着风扇,都能感到一阵阵热气腾腾的风扑满了一声,那电风扇刮出的风可都是热风啊。

有的老人索性就不憋在屋里了,一吃了饭就往村头的那颗大槐树底下去乘凉。

村头有一棵很大,很壮实的大槐树,槐树之大,之粗壮,起码得有两三个成年小伙才能把它的树干合抱围拢。那大槐树枝繁叶茂,张着往四面八方生长着的枝干上一片绿意盎然。

听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这棵老槐树可不简单,到了今天,这棵槐树起码也有一百多年的寿命了。

就连这村里年纪最长的老人回忆说,在他那一辈还是孩子的时候,这棵槐树就在那好端端的长着了。其实,真要去估算它的年纪的话,差不多两百多年都有了!

这棵老槐树虽然长在比较偏僻的村头,但是村里的人却特别重视它,每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的人都会供奉着祭品,端着腊肉,香火爆竹到这里给它拜上一拜。而且,有的时候,谁家里要是在外头挣了些钱,也都会去外村找放电影的,把那电影白白的大布往槐树上一挂,然后就那样日夜不停的播放着戏曲。一连播就播映了三天三夜。夜晚还好,天色一黑,村头槐树下就会坐着一些没事干的老人小孩,然后坐在那里看着戏剧。但是那些小孩就坐不住了,围在村头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给那棵槐树放电影呢?那槐树又不是人,也听不懂戏里演的啥啊?

因为啊,他们村里的人都相信这棵槐树通灵性,都相信那槐树里面住了一个树神,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你要是端着好吃好喝的给它拜一拜让它也尝尝鲜,如果你要是再孝敬它一场戏曲,无论你许下了什么样的心愿,它都能保佑你梦想成真。因为都听说那树神爱听戏。所以便放一曲戏权当孝敬给那神灵了。有的时候啊,来这里拜神的人络绎不绝的比那山脚上的山神庙的人还多。

也许有人会问了,那棵槐树怎么就那么神奇呢?老百姓怎么就那么坚定的信任那里面有个神呢?

其实,这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但是时过境迁,一代一代的人都相继死去,有的村民则携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这个贫穷的小山村杳无音信。从此关于那颗槐树的神奇故事的版本便多了去了!

但是,只有一个版本是这里的老人比较认可的。

听这里的老人讲,眼下村头的这棵神奇的槐树,在这一百多年内曾经经历了好几次的生死劫。

但是具体有几次就不太有人记得清了,一些知道的也只知道其中的两次。

第一次,要离现在远一些。

那个时候已经是清朝后期了,一些反对清廷满族统治的汉人在广东成立了太平军,也就是后来在南京建都的太平天国。那个时候,由于他们是广东人,所以清廷政府都把他们称为“粤寇”。

那个时候的信息没有现在那么迅速,而且清政府下了捉拿粤寇的告示,但老百姓毕竟只是老百姓,他们就只想好好的过日子。

他们从清政府那里得知那些“粤寇”烧杀淫虐,无恶不作。而且手段残忍,堪比豺狼。

老百姓朴实,一听到这些消息,自然吓得不行。

那个时候,村里的人每天都会派个人爬到那槐树上站岗,生怕那些长毛军侵犯到他们这里。

但是日子一长,一切都过的平淡安宁,因为身处大山深处,他们并不知道外界有关太平军的消息。

几年之后,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湘军攻破,冀王石达开的部队被打的七零八落。就连他本人也被杀死了。而他的部下往中西部山区地方逃命而来的特别多。

由于这些逃兵只是农民起义,又没有文化,深感前路茫茫不知归处,又自知身后有无数清兵追杀,无奈回头不得。于是一伙人一合计就在这附近的山上立地为匪,做了强盗了。

某一天夜里,当村里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安宁的日子渐渐放松了警惕的时候,那一伙强盗便托着马匹,举着火把,大刀阔斧的准备洗劫他们的山寨。

不过还好,一个起夜撒尿的老头发现了他们的行踪。

那老头提着裤子就大嚷着让村里的人快逃跑,强盗来了。这一阵喊声过后,一个村寨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惊吓的往山上逃了过去。

那群强盗来到村子里以后,就挨家挨户的找人,找粮食。结果他们拉来了好多大箱子却只装了半箱子的东西,村里一个人都没有抓到。

那为首的老大虽然知道这村子里穷的厉害,但是一想这哥几个兄弟还没垫饱肚子呢?这群刁民也不知道孝敬孝敬,给他们留下点东西。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