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到南明当王爷 > 第二百七十章:蜀地之争

我的书架

第二百七十章:蜀地之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开设使馆互相遣使之事,对两国商民多有裨益,我们希望能够在大明朝的首都开设使馆。”昂萨路说道。

  “只要国王陛下同意我们在大明朝的首都开设使馆,我们的马尼拉亦向大明朝开放。”

  作为西班牙驻台领事,在竹堑生活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昂萨路的汉语大有长进。

  朱琳泽准许西班牙在竹堑开设商馆,设置办事处以处理两国之间的商贸事宜。

  只是竹堑毕竟孤悬海外,连大明朝的省垣都算不上,昂萨路希望朱琳泽能够准许他们在大明朝的首都开设使馆,以方便两国之间的交流。

  万历年间的马尼拉大屠杀之后,明西两国商民都没有赢家。

  西班牙虽然清理了大量华人商民,大大减小了华人在菲律宾,尤其是马尼拉的影响力。

  但随之而来的是马尼拉百业凋零,经济凋敝,马尼拉殖民政府的税收大减。

  这次屠杀唯一的受益者是倭寇,在西班牙人屠杀马尼拉之际,倭寇的表现最是积极,协助西班牙人屠杀华人,想要接手华人在当地的贸易。

  只是倭寇手中的货源有限,倭商财力和明商亦不可同日而语,最终还是没能取代明商。明商很快就卷土重来,重新从倭寇手里夺回了曾经属于他们的生意。

  西班牙人也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倭寇的贸易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和大明朝的贸易品相提并论。至于倭寇的白银,西班牙人最不缺的就是金银。

  朱琳泽答应了昂萨路在南京开设使馆的请求,但还是对使馆的人数做了相应的限制。

  见朱琳泽答应了西班牙在南京开设使馆,昂萨路也代表马尼拉殖民政府同意明朝方面向马尼拉派驻官员,开设使馆。

  只是两国政府之间互派使馆大使,马尼拉方面还要告知欧陆的宗主国,看西班牙王室的意思。

  开设使馆受益较大的还是大明朝,毕竟朱琳泽只开放了竹堑和西班牙人贸易。大陆地区并未开放,而在马尼拉则有大量的华人商人。

  在马尼拉开设使馆,无疑能够保障当地华人商民的利益。

  至少有大明朝在背后给这些商人撑腰,西班牙人殖民当局,也不敢像万历年间那般猖獗,肆意屠杀华人商民。

  郑森此事表现淡然,郑森是含着钻石钥匙出身的,母亲是倭人,出身的时候他老爹郑芝龙已经海上一霸,日本西南诸藩主对他相当客气。

  郑森虽在日本长大,但多数时间都过着优渥的生活。

  但施大瑄则感触良多,施大瑄作为老一辈在海外打拼的侨民,早年尝尽辛酸。

  施大瑄后面之所以追随颜思齐在日本举事,想要推翻当地藩府,事情败露之后为逃避倭寇官府的追捕远遁海上,最终在台湾落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藩主大明欺压盘剥大明商民,而颜思齐为人仗义,愿为当地侨民出头。

  要是政府能直接出面保障侨民利益,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这放在以前,施大瑄想都不敢想,毕竟他们这些渡海出洋谋生的人,在当地官府看来是不安分的百姓,甚至和海盗一起划上了等号,对他们极为不待见。

  朱琳泽对此倒是非常理解,出海谋生的华人多是闽粤两地的华人。

  如果能够本地生存下去,这些闽粤两地的商民也犯不上背井离乡谋生。

  只是闽粤两省田地非常有限,养不活这么多人口,以福建为例,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境内多山少田,沿海居民只能向海而求生。

  施大瑄乘机询问朱琳泽能否也在倭国开设使馆,理由是倭寇的大明商民数量也很多。

  朱琳泽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是表示知道了。

  倭国的情况和西班牙又有所区别,朱琳泽暂时愿意和西班牙人平等相处。

  但不代表他愿意和倭国平等相处,倭国毕竟在名义上还是大明朝的朝贡国。东亚必须以大明为尊,诸国只能臣服附属于大明。

  昂萨路带来的书信翻译好之后,朱琳泽览阅了书信。

  书信中的内容无非是科奎拉表示愿意在海上为大明提供帮助,一起对付不胜其烦的海盗。

  这些“海盗”自然指的是郑芝龙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

  只是科奎拉并不想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完全撕破脸,故而以海盗相称。

  当然,这也是马尼拉方面不自信的表现,毕竟在远东的海上实力,目下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是要强于西班牙马尼拉殖民当局。

  科奎拉愿意主动和朱琳泽合作,倒不是因为他善心大发,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保护好不容易打开的贸易商路。

  毕竟每年上千万两的贸易利润实在是太香了,香到科奎拉愿意为之铤而走险。

  西班牙人愿意出兵,朱琳泽是欢迎的。

  彭嘉山海战证明他的海军完全有希望打败郑家水师,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进来搅局之后,不确定因素增加了。

  尤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为郑芝龙提供的千吨级巨舰,打破了朱琳泽在大船上的优势。

  这种战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都不多,拿出来支持郑芝龙说明他们也是下了血本了。

  要是西班牙人在远东的舰队愿意出兵襄助,这倒是能增加一些胜利的砝码。

  只是西班牙的国力日渐衰微,无敌舰队已成过往云烟,再者这是远东地区,西班牙人也鞭长莫及。朱琳泽也不指望西班牙殖民当局能够提供多强大的舰队支持,但有总比没有好。

  不过朱琳泽还是对西班牙人做出了限制,港口可以在战时为西班牙人开放,提供补给。但禁止西班牙人上岸作战,踏足大明朝的土地。

  科奎拉出兵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商业贸易,这个要求昂萨路考虑了一番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朱琳泽写完回信,让昂萨路带了回去。

  昂萨路走之后,王远对朱琳泽说道。

  “闽王,郑家在台南的水师已经出航,似是要前往闽南,咱们是不是也将竹堑府福建舰队调过来?”王远请示道。

  金门、中左所(厦门)都是郑芝龙长期经营的海上堡垒,要啃下这两块硬骨头,彻底将郑芝龙困在泉州府城和南安城,光靠陆军是不行的,必须海陆两军互相配合。

  王远的请求合情合理,朱琳泽也有此意。虽然他和郑芝龙都大规模开发台湾,但二者的重心都还是在大陆。朱琳泽同意了王远的请求。

  “福建舰队可以调部分舰船来闽,但也不能全调,具体调多少,怎么调,让李国志自己拿主意。”朱琳泽说道。

  李国志长期待在竹堑,对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具体调多好舰船来闽,留多少舰船防守竹堑这种细节上的问题朱琳泽还是让李国志自己拿主意,便不多作干预。

  至于崖州蒋二蛋的南洋舰队,一来路途较远,二来规模也不大,暂时没有调动的必要。

  此时的荆襄豫南地区,在清军退走,朱琳泽的主力也撤走之后。

  大清、大顺都将目光转移到了四川。

  此时四川主要的地区则在张献忠的控制之下,张献忠在三方的包夹之下非常没有安全感。

  清军遣大顺降将贺珍率军从汉中南下入蜀,有取蜀之意。

  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虽实力不如李自成的大顺,但也不是贺珍这等前顺降将可以拿捏的。

  贺珍的几次入蜀都以失败告终,被张献忠击退。

  但清军并未善罢甘休,阿济格和多铎见下荆襄豫南无望,便也打起了四川的主意,妄图在四川取得突破,打算占领四川之后再图湖广。

  在贺珍战败之后,阿济格和多铎遣吴三桂、尚可喜并部分满蒙八旗兵挟明顺降军浩浩荡荡,南下如蜀,声势颇为浩大。

  吴三桂本来还打着窃据秦地养兵的算盘,并不想出兵入川,但在阿济格和多铎回到西安之后,吴三桂还是乖乖地出兵充当大清的马前卒。

  清军精锐的战斗力远强于贺珍的降兵,张献忠遣孙可望率军在保宁府抵御南下的清军。

  孙可望力战不敌,庆幸的是在艾能奇、刘文秀的接应下,孙可望得以成功突围,避免了北清军围歼的命运。

  清军主力南下,张献忠愁眉不展,张献忠成事时间比李自成晚。李自成巅峰时期的大顺可是据有半壁江山,有席卷天下之势。

  而他张献忠的巅峰也不过是占据四川一隅之地,实力远不能和大顺相提并论。

  后世大顺抗清的主力部队那是在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四人进入云南,经营云南多年训练出来的大西军,而不是现在的大西军。

  现在的大西军诚然是一支很好的部队,但还远没有到有和清军精锐正面叫板的实力。

  大西军的装备甚至还不如李自成退到荆襄的残兵,更不用和朱琳泽禁卫军这种从装备再到组织度,战斗力都如同妖孽一般的部队相提并论。

  对四川有兴趣的不仅仅是清军,李自成也对四川非常感兴趣。

  在见识了弘光朝禁卫军可怕的战斗力之后,李自成已经收起了东下取江南的心思。

  得知朱琳泽出兵闽粤,李定国北上山东抵御清军南下,牛金星、宋献策极力撺掇李自成应该乘着江南防御空虚之际直趋江南,下南京。

  顾君恩和诸将的态度则是反对南下取江南,毕竟现在明顺尚是盟友,明朝还有恩于顺。

  贸然出兵江南,实乃背信弃义之举,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顺的将佐臣僚并不知道弘光朝的虚实,不知道弘光朝到底有多少兵力,尤其是有多少像禁卫军这样的强军。

  朱琳泽出兵豫南,和李自成一起抵御清军的时候,可还同时在闽粤和靖武小朝廷开战。

  饶是如此,听说闽粤的战局还是弘光朝主动,靖武小朝廷没有一次反扑成功。

  更不用说弘光朝在山东还成功抵御住了清军,说明上次朱琳泽带到豫南的部队并非是弘光朝的全部精锐战力。

  大顺的声望已不如往昔,去年天下百姓皆认为大顺代明乃是天命,箪食壶浆以迎顺师。

  但今年,尤其是在弘光朝屡屡挫败清军南下的企图之后,天下人则认为明祚未终,大有汉时光武中兴之意。

  尤其是弘光朝的实际掌权者闽藩脱胎于受封于南阳的唐王系,而南阳正是光武帝的故乡。

  虽然汉时的南阳和明时的南阳并不是一个地方,朱琳泽还是王而不是帝,但这并不妨碍民间好事者将其于汉光武帝相提并论。

  现在民间的百姓更心向明军,尤其是禁卫军这等纪律严明,不扰民的明军,在民间的口碑非常好。

  李自成心知东下沿途百姓不会全力支持他,权衡之下,李自成还是觉得西进四川更有盼头。

  牛金星见劝说李自成东下无望,便和宋献策一起投李自成所好,西进四川。

  并将当今天下局势比为三国时三足鼎立之势。

  大清在北,兵强马壮,是为魏,南明在江南,是为吴,而大顺当下的局势和当初的刘皇叔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如果是宋献策是蠢的话,那牛金星就是彻头彻尾的坏。

  顾君恩当即便予以反驳,反问二人:“若万岁为刘皇叔,张献忠是刘璋吗?”

  当下的形势和三国并不能一概而论,三国之时南方开发程度地,孙刘两家和曹魏的实力差距过大。

  而现在的江南,仅以南直隶一地的赋税便比满清全境的赋税都高,南明在财力上比之满清更有优势,至于满清在军事上的优势,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日后必然为南明弘光朝所超越。

  再者,朱琳泽已经表明了也有和张献忠结盟之意,贸然取蜀弘光朝那边也交代不过去,更何况,他们现在若想取蜀,要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张献忠的大西军。

  他们还有和清军争夺属地,没明军的襄助,能不能打败清军也是未知数。

  蜀道难,但清军从汉中南下入蜀的道路可比他们溯流西上要容易。

  顾君恩反对出兵夺蜀,认为当务之急是尽量发展荆襄两地的生产,屯垦田地。

  荆襄两地原有的粮食产量不足以养活二十万大军,尤其是大顺这二十万大军中多数还是战兵,所需粮饷更多。

  刚刚回到的襄京和李自成会和的李过、高一功等人也反对入蜀。认为以现在大顺的局势不应该四面树敌。
sitemap